焦点简讯:河北省文旅厅积极推动文旅融合 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2022-07-03 08:10:16     来源:河北日报

省文旅厅积极推动文旅融合

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资料图)

一船通京冀,文脉传千年。6月24日,北运河杨洼船闸现场,一曲豪迈的“运河号子”拉开了京杭大运河京冀游船通航仪式,古老的运河再次迎来世纪复苏——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互联互通,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次迈出重要一步,谱写下推动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新乐章……

燕赵大地,资源丰厚。作为流动的文脉、宝贵的遗产,大运河河北段主河道总长530余公里,由北运河、南运河、卫运河、卫河及永济渠遗址组成,依次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5市17个县(市、区),是连接雄安、承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具有显著的地理和人文特色,承载着体现河北文化活力的历史使命。

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省文旅厅和全省文旅系统积极行动,持续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不久前,《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目前,正在推进《条例》宣传贯彻,努力抓好各项规定落地。该《条例》是河北省第一部关于大运河的专项法规,填补了大运河法治保护的立法空白,为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大运河之畔的沧州正在建设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项目总面积约3700亩。建成后,将成为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地。邯郸以“运河古都名镇之旅”为主线,开发运河历史文化研学游、非遗美食游等特色运河主题旅游线路,让运河文化遗产鲜活起来……

继续实施数字化记录工程,建立“河北省大运河沿线非遗资源数据库”,开展大运河非遗主题传播和展览展示展演活动,积极挖掘工匠技艺、漕运历史、武术杂技等。围绕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美丽休闲乡村等,在大运河沿线打造一批以文化旅游、特色产业、水运码头等为主题的特色乡镇,培育一批有历史、有文化的运河村庄,发展一批大运河特色民宿。

运河流淌,文脉似水;长城雄伟,太行如脊。

“作为我国现存体量最大的世界文化遗产,多年来,河北省持续加大对长城文物资源的调查勘探,不断加强长城文物保护力度,深入挖掘长城文化资源,努力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那书晨介绍,河北是国内长城资源保存最完整、长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区段之一。通过抓好重点段落保护修缮,先后实施了山海关长城、金山岭长城保护展示工程,并加大社会参与力度,推动潘家口段长城保护项目实施,推动长城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

不仅如此,继去年正式颁布实施《河北省长城保护条例》以来,河北省还制定印发《长城遗址重要濒危设施抢救性修缮实施意见》,夯实长城保护传承利用根基。目前,省市区合力攻坚加快推动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暂定名)等重大标志性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崇礼长城展示亮化工程、大境门长城博物馆等10个项目完工,位于张家口万全区的长城卫所博物馆已经正式开放试运营。6月30日,全国首家长城文化保护法庭——山海关长城文化保护人民法庭揭牌仪式在秦皇岛市举行。将涉长城的附属设施、遗址遗迹及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关纠纷纳入该庭受案范围,实现秦皇岛长城文化资源的集中司法保护。

围绕长城非遗,接下来将继续完善长城非遗保护协同发展机制,组织开展四个重点区段非遗资源田野调查,推动长城沿线历史古镇、文化街区、传统村落等文化遗产丰富的地区因地制宜申报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特色乡村等,打造一批长城非遗保护传承利用示范点。

风景如画的避暑山庄、古色古香的正定古城、激情澎湃的雄安沃土、激励后人的红色文物、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清西陵……这些历史遗珍和文化资源星罗棋布,精彩技艺代代相传,深情地讲述着河北故事,延续着厚重文脉。

“河北遗存丰厚,文化璀璨。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努力谱写河北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篇章,深化文旅融合,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那书晨说。(记者 龚正龙)

标签: 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news001]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