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速看料】专家评剧|话剧《塞罕长歌》:一曲荡气回肠的“绿色恋歌”

2022-09-03 09:05:08     来源:河北日报


(资料图)

由知名剧作家孙德民(执笔)、肖绍权、张雪燕编剧,王延松导演,河北省承德话剧团演艺有限公司演出的话剧《塞罕长歌》,聚焦绿色发展时代主题,秉承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创作理念,以生动的笔触,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再现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们六十年来坚持不懈,筚路蓝缕,成功营造百万亩人工林海,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的先进事迹,塑造了佟保中等塞罕坝建设者感人至深的人物群像。

戏剧的最高任务是塑造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塞罕长歌》突破以往舞台艺术表现真人真事的局限和窠臼,从深厚的生活里打捞出令人感动的人物、事件乃至细节,精心结构,表现林场三个发展阶段,以白、黄、绿三色作为关键色,以佟保中祖孙三代务林人的故事串联起不同板块,又有老场长李斌一家、总工程师杨宁先一家等的塑造。他们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却都有血有肉,个性鲜明。他们不负使命、追寻理想,坚持和开拓,为了在荒漠上种出树来,住马架子、地窨子、窝棚,冬天喝雪水,夏天喝雨水,吃带壳的黑莜麦、土豆、咸菜,甚至盐粒泡水,不觉苦;紧张时父母生病不能照顾,孩子孤独没人陪伴,从未有怨言。可实验的一再失败,两年种不出树来的挫败感令他们绝望。佟保中们冒雪下坝,却突遇白毛风,佟保中掉到了雪窝子里,差点冻死。老场长没有一句责怪,而是以上甘岭精神指引人们守住塞罕坝。不仅如此,佟保中的儿子、孙子也都成为了塞罕坝的建设者和守卫者。

作品通过对“树”这一意象的提炼,突出表现了塞罕坝人的“绿色之恋”,独具意味。“树”在塞罕坝人心里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塞罕坝荒原上种活树是他们的梦想和一生的事业。树,曾让佟保中们沮丧地想逃离;让十九岁的高志失去了生命。男儿有泪不轻弹,树,却能让他们喜极而泣;树,是他们的生活日常,也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树,是生命的象征,也是他们人生的形式。

老韩大伯为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几棵树而觉人生无憾;重病的老场长在弥留之际一定要到林子里看看,他说,自己的前世就是这里的一棵树;长大后的佟小林说,小时候爬过的树常常出现在梦里;守了一辈子望火楼从没有走出过这片林子的佟刚夫妇,对想带他们看世界的儿子说,就想天天守着这些树,看着这片绿,一辈子也不想离开。该剧结尾时,佟保中感慨道:种树,就像养育孩子一样,除草,治虫,浇水,修枝……伴着这些树,走了整整五十多年,树长高了,长直了……人却老了,腰弯了,背驼了……可换来了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创造了防治荒漠化的世界奇迹。

因为有了绿色梦想,朗月清辉下,曾经的艰苦有了温润的诗意。绿色、林海,本就是诗的世界。在远方,自天涯,魂牵梦绕塞罕坝。他们用五十多年的时间,与这些树一起,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绿色恋歌”,如何让人不沉醉!

特邀专家 赵惠芬(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标签: 塞罕长歌

[责任编辑:news001]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