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吴昆成(华中师范大学)
近日,在谈到大学生热衷考公务员的现象时,“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旺认为,“公务员热”的根源在于大学没有教会年轻人动手能力,而公务员不需要技术,只需要磨嘴皮就行了。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公务员不需要技术吗?只需要磨嘴皮吗?不同领域的公务员也需要具备不同的知识和技能,例如税务、海关、食品药品监管等等。此外,公务员在政策制定、执行、管理、协调等方面也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宏观感知和战略思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为,所有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科学知识都可以定义为“技术”。公务员的工作与中国经济建设息息相关,一个好的公务员所做的工作,也需要科学的知识,也可以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这样看,曹德旺的“技术观”似乎有点狭隘,把“技术”等同于了工厂里的制造技术。
当然,曹德旺说的话也不是一无是处。从白手起家到行业称霸,他的实干能力自然是相当了得,也因此能让他居高临下地去评价当下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少高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面上,多多少少也确实存在问题。无论是中高考还是考研考公、出国留学,大多数大学生的人生重要转折点确实是在纸面上完成的。
但是,从时代的纵向比较来看,他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潜意识里就等同于说以前没有“公务员热”的时候,大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得很好,因此学生不需要争得考公务员。没有公务员热的时候,大学动手能力教育就比今日好吗?这从具体上很难考察,因为有着不同的考察方法。但如果从结果来看,就会发现曹德旺错得很离谱,他持有的是一种教育建设倒退论。如果大学教育越来越差,那为什么中国制造业会越来越强呢?从2010年占比世界第一,到现在占比连年增长,一直保持的第一的位置。产业也逐渐升级,逐渐从制造走上“智造”的道路,扎实的教育建设以及素质优良的大学生们可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不过,也许有人会说中国近些年经济下行,可以反映出这近几年大学教育出了问题。然而,这种观点也是没有考虑到大学生从毕业到在岗位上发挥出关键能量,需要一个传导过程和适应期。如果说教育出了问题,那也是从前几年甚至前十年就出了问题。但中国经济腾飞也差不多是从02年加入WTO开始的,到现在也才20年左右。中国的教育与升学体系也没有什么大的变更,不可能存在前些年就特别好,现在就特别差的“两极”情况。
从现有的数据来看,也可以看到青壮年劳动力的学识和技能素质越来越高。比如素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是在2011年才首次派出代表团参加,而后在2015年才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在2017年就获得了15金、7银、8铜的好成绩——这还是处于“鄙视链底层”的技术工人所创造出的成绩。而能够考上公务员的学生,也往往是从成千上百人中脱颖而出的,这通常代表着更高的素质。即使人拥有着不同的天赋,但是你也不能断定这群会考试的学生没有曹德旺所说的“技术”天赋点,断定他们就学不好“技术”。但曹德旺的说法似乎是他们没有动手能力,才会被逼得去当公务员,因为公务员只需要“动嘴皮”。
根据教育部数据,2021年,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但经济下行,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跟不上劳动力数量增长的速度。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较之上月又上升了0.1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甚至达到了18.1%。即使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但就业焦虑的乌云依旧笼罩在人们的头上。从文科硕士危机到更为广泛的“孔乙己文学”,“2023年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再创新高”“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这样的新闻一次次地敲击着大学生本就衰弱的神经。大学生们也逐渐看清了什么样的工作更为“安全”,而“公务员热”是他们用脚投出来的票。
群众心里有把尺,心里都清楚公务员与“技术人员”在待遇福利、社会地位、劳动保障、稳定程度、可发展性等方面存在差异。“瓦工年薪25万仍招不到人”前些天还引起了讨论,先不说普通瓦工能不能拿到这么多钱,“瓦工工作一年,被拖欠25万工钱”这样的新闻就对以上做出了生动的回答。问题出在哪里?曹德旺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捐了上百亿的他,面对员工质疑“为什么不能给员工涨1000块工资”时,他表示:“涨工资破坏行业环境”。一面不愿给技术工人高看,一面抱怨招不到工人,这颇似梁惠王面对孟子时的“以五十步笑百步”。
不可否认,曹德旺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排头兵”,对中国民营经济和工业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作为一名福建人,大概他也有着“爱拼才会赢”的情结,方能豪掷100亿建设福耀科技大学,去完成自己实干的目标。但也不要忘记了,一个人的成功是离不开时代的环境与契机的。时代给予他的加持,有可能是从下一代人身上提前支取的。群众交给了他底气,但他还回来的是一分傲气,不得不让人叹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