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深耕德治教化 探索“乡贤+”建设

2021-12-16 12:12:24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王琪钧 □吴灿东 何苗)徽商故里、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安徽黄山,浸润在优美的山水和灿烂的文化中,立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充分发挥政治、法治、自治、德治等作用,动员城乡全民参与平安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纵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形成了一批“黄山特色”“黄山经验”“黄山模式”。

黄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生介绍黄山市平安建设情况 吴灿东/摄

用乡贤 凝聚群众向心力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姚顺武依托自家办的农家乐场地,成立安徽省首个以全国人大代表命名的“姚顺武综治工作室”,履行纠纷化解、信访接待等职责。不论白天或傍晚,风里或雨里,老百姓总能在“家门口”找得到他的身影。

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利用代表的公信力为群众化解矛盾,是姚顺武一直以来服务的宗旨。他不仅能为深渡镇大茂社区的老百姓解决问题,连同周边几个社区也有老百姓来找,也照接不误,用心对待每一个找他的人。

近几年来,姚顺武综治工作室逐步形成“1+5”工作格局,即人大代表+综治、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成功调解本村及周边纠纷26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9%。

“很多案件综治工作室里面调处,不用到法院‘敲一锤’,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当事人时间金钱成本和司法资源。”姚顺武告诉记者。

除了化解矛盾纠纷之外,姚顺武还着力构建“一对一”打造跨省共治模式。2012年以来,姚顺武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推动上下游合力打造绿色发展之路。其中,在2019年全国人代会上,姚顺武提出加快新安江水生资源保护的建议。后来, 2019年12月31日前,歙县所有乡镇1500多名新安江渔民全部退捕上岸,新安江歙县段自2020年1月1日起实行十年禁捕。

这是歙县探索实施“乡贤+”社会治理模式,加快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成果之一。

近年来,歙县深入挖掘传统徽州文化的时代价值,将具有本土基因的乡贤文化与现代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在全县28个乡镇80多个村成立乡贤协理会,设立专门活动场所,制定乡贤理事规则,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比如,富堨镇成立“九如说理工作室”暨“乡贤+律师工作室”,溪头镇成立“正谊”乡贤协理会,推行“1345”工作法等等,“乡贤+”工程在全县推开、全市推广。

增信用 夯实群众自治力

在大茂社区积分超市,四层货架上整齐的摆放着米、油、烧水壶……每一类物品旁边标有相应的分值,以5分为基础,渐渐累加。靠近门口的桌子上,摆放着积分兑换记录册,兑换人姓名、领取时间、领取物品等一一记录在册。

“让文明有分,大茂社区拓宽发展思路,在乡村治理中创新引入积分制。信用积分党员、村民代表等组成的评议小组评出,分为乡村建设、社会治安、公益关爱三大类,每一大类下不同的项目对应不同的分值,比如,在公益关爱方面,某村民主动参与义务献血活动,对应的分值为5分,那就可以领取5分的积分券。”姚顺武介绍说。

大茂社区还以家庭为单位,建立信用积分档案。全县64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18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完成评级授信,13.2万户入库农户评级授信正有序推进中;已累计发放信用贷款2.66亿元、服务群众8595人次。抓微积分用信。

“强化信用评级结果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运用,已将信用等级高的信用户优先推选为平安家庭、文明家庭等,通过推出礼遇10条等优惠政策,尤其是让AAA级信用户成为标兵,鼓励他们在产业发展的时候先行先试,以利益杠杆带动诚信水平提升。”姚顺武表示。

余来顺是大茂社区信用户,也是该社区养殖大户。截至2020年11月底,歙县农商行对其授信金额达393万元,有效支持了企业的发展。目前,该企业在栏肉猪超700头,年经济效益约80万。

“党建引领信用村肯定是要用信,用信又肯定涉及到经营纠纷,比如借了款直接不还了,借款为按期偿还等,纠纷比较多。”姚顺武坦言,为此,他还在“无讼社区”里专门开辟了一间经营纠纷调解室,全方位助力信用村建设。

近年来,歙县政法委坚持以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抓手,以“三大行动”为牵引,着力打造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新引擎。推行“四遵教育”明心,强化遵守党规党纪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村规民约教育、家训家规教育,凝聚思想引领力。促进“四微治理”增信,抓微公开立信、微网格增信、微评价议信、微积分用信,夯实群众组织力。实施“四零创建”联治,创建“零邪教”“零犯罪”“零诉讼”“零非访”村(社区),提升强基实效力。

树家风 激发群众内生力

2021年1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张舜华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张舜华是新安医学的主要流派“张一帖”的第十四代传人,居住在歙县深渡镇定潭村。

对于本地人来说,源远流长的好家风好家训的润物无声的教化效果,往往胜过宏大叙事的道德教化。近年来,定潭村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富有活力的基层社会组织,调动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促进平安定潭建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定潭“张一帖”一家,被公认为历史悠久、当代影响重大的世医家族。明朝嘉靖年间“张一帖”一世祖张守仁为了提醒后世子孙,定下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厚德中和”的16字家训,并要求后世子孙铭记于心、遵行不悖。

张家世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到张舜华和李济仁“张一帖”已传承460余年。夫妻二人育有4子1女,小儿子李梃已经在老家定潭坚守了40年。

40年里,他牢记先祖的家风家训和父母的嘱托,深知一个百年老字号的传承,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更需有普济天下的胸襟。他的“世传张一帖诊所”医德双馨、声名远播,求诊者遍布全国各地。年龄大的老人和家庭困难的病人前来求医,李梃仍旧不收诊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张氏的家规家训。如今两代人中,“兄弟三博导、两代七教授”。

自2007年起,李梃在家乡定潭开始筹资兴建新安医学博物馆。目前,该馆已建成开放,馆中收藏了张氏一脉400多年来的医学心得和家训家规,展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厚德中和”的家训家风,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并且以家风促村风和民风。

近年来,定谭村在传承“家风”文化的基础上,以村规民约为引领,以族群为核心,凝聚了人心,和睦了家庭,改善了村风,刹住了歪风,树立了平安定潭新风尚。其中,在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民们主动将影响环境美观的猪栏、柴棚拆除,积极参与公益劳动,共同打造美丽乡村,共同营造平安文化。

标签: 乡贤 黄山 德治

[责任编辑:news001]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