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是手段,利用是目的。应当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近日,市主要领导专题调研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要求推动“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转变,让工业遗产焕发新活力。
工业遗产是历史,历史价值是工业遗产的第一价值。株洲因工业而生、因工业而兴,截至去年底已调查登录的工业遗产200余处。换位体验一下,假如你是20世纪80年代株冶的职工,今天走进保存尚好的早期厂房,时光荏苒,景物依旧,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工业遗产,不仅是在那里奋斗过、生活过的人们的群体记忆,更是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镌刻着城市的工业精神。
工业遗产还有艺术、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价值。工业遗产这座富矿属于当代,更属于未来。国内外有不少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成功案例,北京首钢老工业园经改造再利用,变身首都冰雪休闲新地标;上海杨浦滨江逐渐从生产岸线转型为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实现了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蝶变等。
工业遗产如何活化?在笔者看来,保护是手段,利用是目的。应当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新旧动能转化、历史文化教育、全域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融合发展新模式,不断激发经济新动能。
让“老面孔”焕发“新活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理清思路、久久为功。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扎扎实实地攻难关、补短板、啃“硬骨头”,尤其要狠下“绣花功夫”,弘扬“工匠精神”,做足“美丽文章”,真正让工业遗产“活起来”“秀起来”。
(陈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