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向“绿”而行 廊坊市生态环境交出优异“期中答卷”

2022-07-22 15:56:12     来源:廊坊生态环境发布


(相关资料图)

1-6月,全市PM2.5浓度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6%;PM10浓度70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同比下降15.7%;优良天数128天,同比增加7天。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气质”、净“水质”、优“土质”,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让蓝天常在、繁星相伴,我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重点开展8方面24项任务,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围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全市8个重点产业集群“一群一策”方案编制全部完成,综合整治3家砖瓦企业工业炉窑、淘汰2座煤气发生炉,9918台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编码登记完成9214台,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非营运中重型柴油货车13辆;围绕工业企业深度治理,50个涉VOCs源头替代项目、150个无组织治理项目、50个末端提升改造项目、20个深度治理项目全部提前完成;围绕面源污染管控,深入推进“六尘同治”,主城区520家餐饮单位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全部完成。特别是针对夏季臭氧污染防控严峻形势,制定防控指导手册、攻坚方案,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614个,提前超额完成省定我市年度270个治理项目目标任务,有效遏制臭氧污染。

盛夏时节,风景秀丽,流水轻盈,一条条河流如同“玉带”绕城而过,为廊坊增添了无限秀色。为打造优质水环境,我市科学设计治水路径,全面实施鲍邱河三河段水生态修复等27项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深入推进8条国省控河流综合整治,确保国省考断面稳定达标。利用“人防+技防”巡查监控体系,不间断巡查全市水污染防治情况,水环境预警与评估分析平台和32座水质自动监测站稳定运行。上半年,全市8条重点河流9个国省控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Ⅳ类水体标准,其中4个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优良水体标准,优良水体比例44.4%;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

大气、水体污染治理可谓“立竿见影”,而土壤污染治理则“道阻且长”。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为土壤“解毒”,我市将61家企业依法依规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督导10家企业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完成24个疑似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防控;深化农业农村环境整治,完成28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97个乡村生态示范村创建、151个农村环境整治、150个村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无废城市”创建,严格做好固体废物监督管理,全市医疗废物安全无害化处理率及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备案率、月报率和经营单位日报率均达100%。

“专家组的到来就像下了场及时雨,指出我们清洁生产方案存在的问题,从专业角度给予建议和指导,让我们豁然开朗。”近日,大城县洪海保温材料有限公司经理刘靖宇高兴地说。今年以来,我市强化寓执法于服务工作理念,开展环保服务“两进三送”和企业问题“一次清·大帮扶”活动,组建高水平生态环境专家和业务技术骨干队伍,深入企业和基层一线,送法律、送政策、送技术,对全市污染源动态数据库中重点排污企业开展面对面指导、精准帮扶,破解企业污染治理难题。

“对帮扶活动中发现的环境问题,我们不做笔录、不罚款,对生态环境之外的问题,一并带回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帮助解决。”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支队副支队长黄荣举介绍说。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稳经济大盘决策部署,我们认真研究制定了包括实施激励性生态环境绩效分级制度、“零罚款”生态环境执法、“环评服务百日攻坚”等在内的《廊坊市生态环境系统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稳住经济大盘的八项措施》,做到经济发展和污染防治“两手抓、两手硬”。特别是作为全省首个排污权政府储备试点城市,我市持续深化排污权政府储备和交易改革,累计收储排污权指标二氧化硫1.3万吨、氮氧化物1.2万吨、化学需氧量1.7万吨、氨氮2600吨,有力保障了“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顺利落地。6月7日,6家企业在全省率先开展排污权市场化交易,成交金额2383万元。今年以来,共为全市152家重大产业项目提供了排污权储备指标,完成排污权交易277笔,出让金收入1626.59万元,居全省前列。

标签: 生态环境 空气质量

[责任编辑:news001]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为您推荐